作者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美國國會中美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日前發布年度報告,在臺灣專章中,呼吁國會評估強化與臺灣地區在關鍵領域經濟合作機會,并建議國會通過立法,升格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長位階,職位改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如若成真,臺美關系將提升到所謂“準建交”狀態,勢必改變臺海現狀。
1日,USCC向美國國會遞交近600頁年度報告,聚焦中美戰略競爭、中國大陸所推廣之替代性全球規范與標準、中國大陸兵力投送與遠征能力,以及臺灣與香港等多項議題。
在臺灣專章部分,USCC提出四項對臺灣的建議,首先是建議提升AIT處長位階,報告中提到,國會可考慮通過立法手段,讓AIT處長人選經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根據美國憲法,這是美國總統決定駐外大使人選的標準程序。目前AIT處長一職由美國國務卿任命,任命案也無須獲得參議院同意。
此外,報告也建議國會,修改3月上路旨在協助臺灣地區鞏固“邦交”、支持臺灣國際參與的“臺北法”,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在每個美方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中,反對中國大陸任何解決臺灣地位問題的作為。
在經濟方面,報告指出,美臺經濟關系基礎在2020 年開始轉變,雙方采取重大措施升級經濟往來。報告舉例,蔡英文解除美國肉品進口限制,移除美臺經貿關系長年摩擦根源,特朗普政府則宣布與臺灣啟動經濟商業對話,聚焦供應鏈安全與其他議題。報告呼吁美國國會,在能提供特殊互惠機會等關鍵領域,評估強化與臺灣經濟關系的機會,并以科技為首要評估領域。
報告也呼吁國會,鼓勵美國行政部門將臺灣納入強化供應鏈與安全的多邊努力,例如擴大美臺“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或是與理念相近民主政體組成一個新的多邊架構。
USCC報告建議將AIT處長一職由總統提名、聯邦參議院同意后任命之,位階應是大使級。一旦如此,未來AIT處長職位將等同于美國駐北京大使,這給予美國總統一個在臺海兩岸操作哪一邊對美國孰輕孰重的空間,而外界也會以放大鏡檢視駐北京大使或AIT處長,哪一位與白宮主人較親近來評論美國的兩岸政策向哪一邊傾斜。
AIT在內湖的新館落成及啟用后,AIT的規格與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相當一致,AIT處長的位階若提升,AIT的警衛規格也將有所改變,屆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將身穿軍服站哨,執行與美國駐世界各國使館一樣的警衛任務。
根據美國所謂的“對臺六項保證”,其中一項是未同意修改“臺灣關系法”,但美國國會在過去兩年多陸續通過多項“友臺法案”,未來是否會通過旨在“確認臺灣主權”的法案,意味著宣告美臺關系提升到“準邦交”層級。
USCC是一個美國政府于2000年10月通過國會授權設立,以負責監督和調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國家安全及貿易問題的機構。成員由兩黨國會議員所任命,每年發布年度報告,被認為是美國國會、白宮,決定中美政策的重要指南。
USCC選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爭議余波蕩漾、特朗普不認輸的情況下發布這份對臺灣著墨較深的報告,似有藉此為明年一月宣誓就職的準總統拜登設定一個框架,框住拜登政府遵守特朗普政府時期訂下的友臺政策與法案,但這也可能成了中美關系朝正常、友好方向發展的絆腳石,并有可能改變臺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