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正處于創作興奮期,為新片角色重溫經典丨獨家
新京報訊 11月28日,憑借《烈火英雄》中的演繹,黃曉明獲得了第33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他也因此創造歷史,成為二封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的第一人。
得到這個殊榮后,近日在采訪中黃曉明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很高興大家對我的肯定,但同時我也告訴自己,越是這樣越不能驕傲。”他表示:“這份榮譽對于我來說當然是好,但它不能成為負累或是一個目標,它只能成為我的一個加分項。接下來我應該踏踏實實的忘掉這一切,再繼續投入下一個角色當中,我不能因為得獎而影響到我的情緒,這是最重要的。”
今年可謂是黃曉明的收獲年,先是在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上,他捧起“最佳男主角”的獎杯,再到后來的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早前,他還二度以推廣大使的身份現身法國電影展映開幕儀式現場,并且還被授予了“法蘭西藝術及文學騎士勛章”……對這一切他總是感到意想不到,覺得極度感恩和幸運:“其實不要去想要獲得榮譽與否,只要做好當下的事情,該來的總會來的。我不會因為得了什么榮譽而有所改變,就像崔新琴老師就說我從小到大就沒改變過,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覺得作為一個單純的人挺好的。”
即使榮譽加身,黃曉明也并沒選擇停下來,他笑著說自己正處于創作的興奮期,有很大的欲望想要創作更多作品。目前,他正在拍攝董越執導的犯罪懸疑電影《戴假發的人》。為了更好塑造這個全新角色,他不僅留起了絡腮胡,更在努力減肥去符合導演“瘦30斤”的要求。“這個角色比較復雜,和我之前的角色差別很大,也是在尋求一個新的突破。”片中,黃曉明飾演夜班司機孟中,他的出租車里上來一位神秘的男性乘客,從此他的命運軌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徹底改變。
獨家對話
新京報:你覺得觀影習慣對一個演員來說重要嗎?
黃曉明:非常重要,比如說《教父》《這個殺手不太冷》,像這些日子我在演的這個角色,就會把行業相關的電影都拿出來反復咀嚼,相關的經典電影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再看一遍,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
新京報:你在這方面是個很念舊的人嗎?
黃曉明:這也不是念舊的問題,而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因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處和學習之處,但是新的電影也要隨時跟進,比如去年《小丑》這類堪稱經典的電影,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新京報:你平時特別忙,會抽哪些時間來進行觀影呢?
黃曉明:每個星期都看片是必經功課,但多久沒有硬性規定,基本來說每個星期我的觀影量在四五部左右,有時候一天就能看兩三部,比如拍電影在車上候場的時候就可以抽空看。
新京報:這種觀影對你表演的具體幫助在哪里?
黃曉明:很大,比如說這次演的角色,我在觀影中會發現不同人在不同的好電影里扮演同一行業角色的風格是不一樣的。你也可以從中總結出大家的不同點,探索角色上有什么共性。
新京報:幾次獲獎感言里你都說要感謝那些曾經批評過自己的人,現在百花、金雞都給了表演上的肯定,你怎么看待榮譽的本質?
黃曉明:我看到很多人對我的夸獎,但同時也看到一些質疑,反倒是質疑的那些聲音、那些人又挑起了我的一個不服輸的心,會更鞭策我。就像我現在拍的這個電影(《戴假發的人》)又是我在表演上的一個新的嘗試,我很期望自己能有新突破,也希望電影能夠盡快跟大家見面。
新京報:這一行似乎永遠都在比較,比如前段時間新《鹿鼎記》播出時就會有幾個版本對比,你怎么看待這些比較?
黃曉明:我以前也會有玻璃心的時候,也會有不愿意、不服氣的時候,后來再回頭看自己當初的作品,會覺得自己那會兒真的挺傻的,但確實也很盡心盡力去努力過了,可能也是能力有限,認知有限。但如果你不經歷那些不好的,你永遠都不知道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是你不需要的,所以人生或早或晚都要經歷些事情,慢慢它會讓你的辨識辨別力更高,你會更加明確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
新京報:除了《戴假發的人》,其他影視計劃有考慮嗎?
黃曉明:暫時可能決定會監制并主演一個電影,但更具體的東西不能透露,也是現實題材的,其實大多數時候我不會說太多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因為我都不能去肯定它,至于會不會持續忙碌的節奏,我是沒有好的(作品)就停下來,有好的(作品)我就忍不住、舍不得。(來源:新京報 記者 周慧 曉婉)